海沧生态环境局多举措持续提升区域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

发布日期:2025-08-08 21:17 字号:
 进一步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压紧压实属地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并提升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海沧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专项行动。通过定向摸排区域企业、串联构筑固废污染防线等举措,逐步实现固废治理规范化、智能化、无害化、资源化,有效防控固体废物环境风险,切实筑牢辖区环境安全底线。

(一)各环节衔接紧密,协同构筑风险防控网

针对企业因无需办理环评和环评审批验收等程序限制,无法及时获取企业产废情况的问题,通过衔接环评审批验收和排污许可证审批环节,细致梳理省固废系统上的辖区产废单位名单,定期对比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研判准入清单、环评验收项目清单、排污许可证核发清单,摸排核对企业产废情况,将小微产废企业纳入监管范围。截至目前,共摸排核对研判准入项目57个,环评验收项目55个,排污许可证核发项目256个,进一步构筑危险废物污染风险防控网。

(二)各部门协调配合,织牢织密风险防控网

建立固体废物相关领域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联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共同监管防治辖区固体废物污染,重点排查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危险废物环境隐患问题,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截至目前,共抄告堆场地块信息3块,核对辖区医疗诊所医废信息监管情况527家次,对27家涉废重点企业开展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协调各部门织牢织密固体废物污染风险防控网

(三)技术监管全面化,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线

总结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监管经验,创新运用非现场检查、固废信息数据分析、视频帮扶、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开展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和规范化评查,聚焦“产、贮、运、处”四个关键环节,分析关注评查企业近三年危废产废转移情况,初步核查产污环节物料平衡,形成帮扶指导和专项检查清单化,提升帮扶指导质效,截至目前,共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查27家,帮扶指导医疗机构97家,整改问题100个,进一步推动固废管理迈向智能化、信息化。

(四)创新管理新方式,减负增效推进规范化

打造“一册一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学习手册》“海沧危废E码通”),融合管理培训、政策解读、操作指引、法规学习等内容,打造“一站式”资源共享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企业解决系统操作、管理人员变动等问题,优化帮扶指导方式,创新监管手段,多渠道强化危废规范化环境监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减负增效。同时组织辖区产废单位共261人开展年度危废管理培训,邀请专家现场讲解,深入剖析危险废物管理政策变化,厘清豁免清单和红线边界,“析毫剖厘”式介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全面提升辖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五)探索利用新途径,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固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落地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二期、环保新材料和宜境环保深加工等项目,辐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危废处置等领域,补齐固体废物领域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探索部署“点对点”定向处置试点和危险废物收集改革试点,建立规范有序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有效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降低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成本。政策、项目组合发力,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加快推进区域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

下一步,海沧区将持续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一册一码”作用,实现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应纳尽纳,系统提升危废环境管理能力,推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走深走实,为辖区生态环境守好环境安全底线,为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筑牢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