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概念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27 15:23 字号: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诸多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确立与丰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原创性概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深入阐明与彰显二者之间的这种内在性关联,对于深化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性体系化研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都非常重要。

  全面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出了特色鲜明或更具政策针对性的论述,而这些论述也构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丰富意涵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特色性阐述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种:一是凸显或强调“绿水青山”本身的多元构成或多重维度,二是凸显或强调“绿水青山”本身蕴含的民生、社会与精神价值,三是凸显或强调“绿水青山”蕴含着或可以转化成为的经济、财产、资本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系列论述有着许多种略显不同的表述样式,我们不能机械或教条地加以理解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要义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正确理解处理经济现代化发展与环境保护治理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概言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与政策意涵包括如下三个要点或层面。其一,它所彰显的是一种(历史)辩证生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尤其是科学理解对待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全球化等当代基本关系议题的本体论、价值观、认识论和实践论。因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哲学层面上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实现经典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所强调的对自然世界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与把握,还需要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所形成吸纳的对自然生态一般规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理极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的日益深刻认识与遵循。

  其二,它所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时代的绿色政治意识形态和治国理政方略,尤其是平衡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之间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意涵,并不取决于“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两个术语的各种可能性阐释及其多样态组合,而是来自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现实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开放潜能。也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新时代十年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呈现为一个大众实践层面上的不断深入践行落实过程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层面上的持续阐释宣传教育过程。

  其三,它所凸显的是一种更加合乎生态理性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或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实施,也就是努力实现现代社会本身的全面深刻绿色转型,尤其是那些生态环境禀赋优越但现代化嵌入程度较低的地区,将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肩负特殊的重要性或突破潜能。

  在新的背景语境下阐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这不仅高度肯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以来所发挥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引领与促进作用,也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牢固树立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境界新要求,尤其是站在更高理论与实践平台上阐发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党的二十大之后,在话语理论层面上,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发展成为由三个“亚话语体系”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水平的提高: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绿色发展,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不仅成为统摄涵盖以往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大方针举措的系统性绿色政治与政策话语,逐步建设或转型重构生态文明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而且需要引入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在内的重大战略部署来加以保障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超越原初的产业经济结构表征意义而具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约意涵的系统性绿色政治与政策话语,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话语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成为一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意蕴浓郁的系统性绿色政治与政策话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话语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在政策实践层面上,党全面领导通过持续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政策体系,推进实现生态环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最具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八项制度”、2023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三大体制机制”。

  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所发生的伟大变革,使我们今天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阐释与践行处在了新的背景语境之下。具体而言,近期以及未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释及其践行,有两个值得特别关注的聚焦点或“风口”:一是发展绿色生产力,二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相信,绿色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必将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动力引擎,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一个新阶段。

  以创新性实践丰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丰富发展之间显著呈现为一种内在契合和建设性互构关系。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阐释与不断践行过程,也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逐步形成发展并引领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过程。甚至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的动态主线和博大深刻理论意涵的鲜活灵魂。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它的阐释与践行,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确立与丰富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标志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更加自觉而自信地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创新成果来不断深化和拓展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就前者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的标识表征与引领促进作用,至少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倡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萌生、形成确立与丰富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一种理论主题或基线的意义。其二,诠释和阐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无论是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体系阐释构建中的具体体系样态还是核心概念和基本论题来说,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大众化国际化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内外传播来说,扮演着十分突出的助推或促动角色,促进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种政策理论话语的宣传普及与社会政治动员,并发挥不断扩大的实践性与世界性影响。就后者而言,不难发现,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众多蕴含着巨大理论与政治革新潜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创新案例,比如引领时代风潮的浙江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湖北堰河村、践行生态共富理念的嘉兴城乡融合实践等。

  过去20年来,不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和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起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的双重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或促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既要更加主动与自觉地站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体系及其学习贯彻落实的高度来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地自觉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释践行的鲜活生动创新成果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