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2月2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02-27 16:04 字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2月27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27日-2025年3月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7703794

  传 真:5182651

  电子邮箱:xmssthjj_hpc@xm.gov.cn

  通信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小学路158号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361001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厦门新机场北部片区排水除涝工程

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

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厦门市政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变动前建设内容有:整治排洪渠,全长6412米,护岸长11443米,设计渠底宽10~120米,设计断面为复合式生态土堤护岸断面;滞洪区总面积7470平方米,对渠底进行清淤疏浚,新建周边驳岸长334m,渠底高程为-1.5米;拆除现状1#泵闸、在1#泵闸原址附近(环嶝北路与规划海峡南一路之间)新建5渠应急闸,在4渠入海口新建4渠水闸;绿化面积475589m2(其中滨水公园绿化321281m2,堤顶线内绿化90328m2,临时绿化63980m2)等。本次新增2号水闸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挡潮闸、箱涵、明渠、水闸管理房等,其中水闸净宽15m,闸底高程-0.8m,闸孔为3孔(5×3.9m),穿路箱涵105.5m,明渠新建重力式挡墙150m衔接2#渠、新建扶壁式挡墙64m衔接箱涵,管理房1座。本工程主要任务为防潮、排涝。

1.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扬尘、施工噪声、水土流失、土地占用、施工活动等对沿线环境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具有暂时性,厦门新机场北部片区排水除涝工程变动前工程已总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基本已结束,新增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2号闸工程施工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所有工程建设对地表水水文情势、临近海域水文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管理房值班人员生活污水、水闸设备噪声等的环境影响。

2.本项目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工程施工期应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严禁污水直接排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②尽量缩短工期、合理规划,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③合理安排涉海工程施工时序,涉海临时围堰的建设及拆除选在退潮露滩时进行,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及时恢复海域原貌。

④落实施工导、截流,防止悬浮泥沙入海产生影响。

⑤在开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尤其是施工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可能泄漏污染物(包括用油和泥沙)的必须先修复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泄漏污染物的现象,如有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⑥开展文明施工教育,介绍海洋保护动物的保护常识,增强对海洋保护动物的保护意识。

⑦落实生态补偿措施。

(2)陆域生态保护措施

①落实湿地和鸟类保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对鸟类、湿地的保护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定责任制,严禁打鸟、猎鸟行为。

②严格确定占土地范围,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避免破坏周围植被。施工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播撒草籽。

③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先行规划,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植被破坏,严格禁止强砍草木等。

④在工程土方开挖时采取边坡稳定防治措施,美化景观,避免暴雨造成的地表径流引起崩塌和滑坡。工程产生的弃渣应全部堆放在工程区临时堆土场内,土方严格按照本报告提出的措施运至指定地点。工程结束后及时恢复施工场地,有效避免水土流失。

⑤落实临时施工三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措施采用护坡、截洪、导流、边坡排水、沉沙拦渣等措施,以及施工完成后场区及时的生态恢复等对策措施。

(3)排洪渠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涉水工程开展之前,对施工的区域的鱼类进行驱赶,避免涉水施工开挖对鱼类个体造成死亡。

②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及时收集、清运,避免直接排放。加强施工车辆、机械管理。施工车辆,机械进驻施工地点前要进行检修、清洗。严禁漏油渗油车辆、机械进入施工河段,污染水体。

③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合理规划,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态环境影响。

(4)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①严格按照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悬浮泥沙的产生。

②合理安排涉海工程施工时序,涉海临时围堰的建设及拆除选在退潮露滩时进行,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及时恢复海域原貌。

③落实施工导、截流,防止悬浮泥沙入海产生影响。

④避免在雨季、台风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难度和风险,同时可减少沙土的冲刷流失量,并尽量缩短施工对海水水质、现状北干渠水质影响的时间。

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施工弃渣随意丢弃于水体中;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并循环使用,剩余部分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抑尘,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海域及排洪渠。

运营期:2号水闸管理房员工生活污水经拟配套建设的化粪池处理后由吸粪车定期运至大嶝水质净化厂统一处理,待所在区域市政污水管网接通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大嶝水质净化厂处理,不直接外排。

(5)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地运转。

运营期: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设于室内通过墙体隔声降噪,高噪声设备根据设备情况安装减震垫等降噪措施。加强管理房及闸门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情景下运行。

(6)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清扫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加强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管理,采用低硫分燃料。钻渣泥浆通过就近配备的泥水脱水设备泥水分离,泥浆及钻渣及时清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开挖淤泥。

运营期:备用柴油发电机定期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工况状态下运行,废气通过专门井道引至屋顶排放。

(7)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弃土经车辆运往已在厦门市建筑废土砂石综合管控平台备案的合法消纳场进行填埋处置,项目不单独设置永久弃渣场。建筑垃圾不能回收利用的,应按有关规定报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堆放至指定地点;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中,也不允许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运行期间:排洪渠上游会有较多飘浮垃圾,关水闸期间会造成闸门前垃圾的聚集,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打捞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员工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3.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