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10月1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10-17 16:29 字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10月17日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0月17日-2025年10月2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7703794

  传 真:5182651

  电子邮箱:xmssthjj_hpc@xm.gov.cn

  通信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小学路158号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361001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泉州至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1线(厦门段)

线路起自泉州段围头湾大桥泉厦分界处,经翔安区、湖里区、海沧区至文圃山隧道厦漳交界处

厦门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为双线电气化城际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车辆类型为4辆编组市域D型车。线路全长54.34km,其中地上线21.67km,地下线32.67km(含越岭及海底隧道);设车站8座(其中地下站4座、高架站4座),主变电所1座,控制中心1座。

一、施工期:

1、环境影响:

(1)陆域生态环境:施工期工程占地、开挖建设对城市生态和景观造成的影响;

(2)海域生态环境:涉海桥梁桩基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对周边水域水质环境的影响、桩基占海对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等海洋生物的影响、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施工产生的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尤其是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3)声环境: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地面现浇施工、地下车站明挖施工、明挖区间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会对位于施工场地周边和道路沿线的声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一定影响;

(4)振动环境: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表现为强振动施工机械和爆破施工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保护目标造成影响,振动经过距离衰减及其他因素的衰减后,施工作业对保护目标的振动影响较小;

(5)水环境:施工期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氨氮等;

(6)大气环境: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过程扬尘、运输车辆尾气和车站装修废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将随之消除;

(7)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拆迁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施工弃土。

2、保护措施:

(1)陆域生态环境:①工程设计严控占地,采用围栏、彩带围护等限定作业带范围,做好施工组织,防车辆碾压植被;加强施工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科学管理沿线施工人员,禁止乱砍滥伐和捕杀野生动物;②开展表土剥离并集中堆放,用于后期生态修复或土地复垦;③合理安排施工期,选用低噪音且带消声隔音的设备,避开动物繁殖与捕食时段,减少影响。

(2)海域生态环境:①施工时搭设的临时施工栈桥,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以恢复海域原貌;钻孔桩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应得到足够时间的沉淀,上清液再回用于陆域洒水降尘,泥浆进行循环利用,禁止排海;钢护筒施工、拆除、临时栈桥施工、拆除应尽量在低平潮下进行施工,以减少悬浮泥沙入海量。②设置观察哨,加强对中华白海豚的观测,对中华白海豚进行声学驱赶;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等采取应急救助措施。在中华白海豚交配的高峰期(5-7月)应降低冲击打桩作业强度;冲击打桩作业时,需在桩基周围设置水声阻尼降噪系统或气泡帷幕。③制定并落实中华白海豚专项保护方案(中华白海豚驱赶方案)和应急救助预案。

(3)声环境:①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②在城区段车站修建施工围挡,降低施工噪声影响。

(4)振动环境:①施工场地合理布局,尽可能将产生高振动的固定施工设备置于车间、建筑内,充分利用建筑隔震,如空压机房、风机房等,以降低设备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尽量选择低振动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进行夜间施工。

(5)水环境:①施工期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相应标准限值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优先回用,多余废水排入城市污水市政管网。②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管理,台车下铺垫棉纱等吸油材料,用以吸收滴漏油污,其他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

(6)大气环境:①施工期严格按照厦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文明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方案》,强化文明施工扬尘防治,实现工地扬尘防治6个100%及文明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效控制扬尘污染。②定期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进行检查监测;禁止使用高排放或超标排放的车辆和机械作业,严禁使用劣质油料,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使动力燃料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量,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7)固体废物:施工期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二、运营期:

1、环境影响:

(1)陆域生态环境:工程实施对沿线陆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项目占地损失的植被类型主要为经果林、农业植被、阔叶林、灌草丛等,但损失的植被面积占沿线地区同一植被类型面积的比例很小,工程永久占地对沿线植被资源的影响较小。

(2)海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将对所在海域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水文动力、冲淤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声环境:运营期地上线列车运行和地下车站风亭噪声会对周边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振动环境:运营期列车运行将对地面房屋二次结构噪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5)水环境:运营期主要为车站旅客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5、CODcr、氨氮。

(6)大气环境: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为风亭异味。

(7)固体废物: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沿线车站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生活垃圾、车站旅客候车时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8)电磁环境:本项目拟建设厦门的主变电所对周边环境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造成一定影响。

2、保护措施:

(1)陆域生态环境:①工程占用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政府同意,报林业部门批准,办理审核与采伐手续;建设单位按相关规定进行补偿。②古树采取就地保护,维持生境现状。③施工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生态恢复,快速恢复植被、改善生态。

(2)海域生态环境:①落实营运期跟踪监测计划;落实生态补偿措施。②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配备必要应急物资和装备,并开展环境风险应急演练。与沿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周边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应对环境风险的联防体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声环境:①对预测超标敏感点实施直立式、半封闭和全封闭声屏障降噪措施。②地上线全线预留声屏障实施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外环境变化情况,调整并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③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运营期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

(4)振动环境:①对预测超标敏感点采取减振措施。②加强轮轨的养护、维修,以保持车轮的圆整,使列车在良好的轮轨条件下运行,保持轨道的平直,以减少附加振动。

(5)水环境:运营期车站污水接入城市污水市政管网,最终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6)大气环境:运营期在风亭通风道内壁贴瓷砖,粉刷抗菌涂料,防止细菌滋长,对风亭进行绿化覆盖,建议将排风亭的排风口背向居民住宅,严格控制风亭周围土地建设规划。

(7)固体废物:在沿线各车站合理布置垃圾箱,安排管理人员将生活垃圾及时清扫并分类后集中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8)电磁环境:对变电所和输电线路进行最终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目标。

三、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2

马銮湾新城芸尾水道防洪排涝工程

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中心岛南侧,起于内湾新月田园(环湖路),终于灌新路

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厦门市政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拟建芸尾水道位于马銮湾新城中心岛南侧,西接内湾新月田园,东临灌新路,建设河道长度约1.6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堤防护岸长度约3.06km、新建跌水堰2座、河道土方工程、相关节点附属工程及临时工程等。项目总投资5725万元,总工期26个月。

一、施工期:

1、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车辆的燃油废气和池塘淤泥恶臭对周边大气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水环境:施工作业悬浮泥沙,原池塘排水、基坑废水,施工场地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周边水体水环境的影响。

(3)声环境: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机械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及声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的影响。

(4)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陆域生态环境:施工水土流失、项目占地及施工活动对土地利用、耕地、鸟类、沿线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6)水生生态环境:工程占地及施工活动对湿地、沿线水生生物的影响。

(7)防洪排涝:项目施工对区域防洪排涝的影响。

(8)环境风险:施工期废(污)水事故排放,施工机械、车辆漏油事故对周边水体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

2、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①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围挡、水喷雾降尘系统。②施工开挖面、临时表土堆场、土石方中转场应及时洒水降尘,采用无纺布等临时覆盖。③加强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定期检修保养,确保运行状态良好。④加快抛石挤淤工序施工进度,减少淤泥暴露的时间。⑤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⑥合理规划施工时序,分段开挖及时回填。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临近芸景实验中学河道土方开挖施工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①原池塘水、基坑排水经沉淀处理,起点处抽排水至已建新月田园水系,终点处抽排水至灌新路东侧水塘后流入马銮湾外湾滞洪区,基坑排水抽排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不搅动沉淀物,只抽排上层清水,同时,也应控制水位下降速度,以避免泥浆水外排,降低排水中的悬浮物浓度。②池塘水抽干后围堰干法施工,合理施工时段,避开大雨、暴雨时段,减少施工悬浮泥沙扩散影响。③施工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经施工场地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车辆冲洗,由罐车定期运至马銮湾水质净化厂处理。④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村庄,施工场地设置临时环保厕所及化粪池,生活废水由罐车定期运至马銮湾水质净化厂处理。

(3)声环境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加强施工车辆、机械的维护与检修,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经过敏感目标时限速、禁鸣;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邻近学校路段河道建设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施工场界设置临时施工围挡,必要时临敏感点一侧可设置移动式声屏障。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①外弃土方拟运往厦门信岳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消纳场填埋处置;②建筑垃圾可回收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运至指定定点;③施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防洪排涝影响减缓对策措施:起点、终点处设置围堰及导流设施进行施工期洪水导流。按时巡查排水设施,定期清理防止堵塞。

(6)生态保护措施: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不允许随意破坏施工范围外的植被和占用额外土地。②禁止猎杀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行为;③合理设置临时施工场地、表土堆场、临时堆土场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④施工场地附近古榕树、文物应设置保护标识标牌,设置围栏就地保护。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①施工过程中设置沉淀池、隔油池、截流沟等收集、截留和预处理设施。②加强现场管理,施工期选择非汛期,做好雨水导排工作。③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区应限速,临时道路定期维护。④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工作。⑤项目区两侧设置施工围挡,古榕树周边设置警示牌。⑥配备足够的吸油毡等应急物资。

二、运营期:

1、环境影响:

(1)水环境:项目通水运行对上下游水体、马銮湾内湾水系水环境的影响。

(2)水文情势:项目运行对马銮湾内湾水文情势的影响。

(3)生态环境:项目运行对上下游水体、新建河道内水生生物影响,对区域景观、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4)防洪排涝:对马銮湾内湾防洪排涝的影响。

(5)环境风险:护岸塌陷、水体富营养化风险事故对河道水质、水生生物的影响。

2、保护措施:

(1)水环境及水文情势

本项目为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成后随着生态补水、马銮湾内湾水网形成,通过内湾水闸调度及生态补水,结合本项目河道信息化工程建设即在芸尾水道关键节点设置水位、流量、水质监测仪,掌握流域水动力情况,以确保流域水位稳定和水流动力达到要求,马銮湾内湾水系形成连通,区域水动力条件得到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可得到提升。

(2)生态环境

项目的建设增加水域面积,扩大了水生生物的生境范围,为水生生物提供生态栖息环境,河道运行稳定后,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并逐步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3)防洪排涝影响减缓对策措施:①按时巡查排水设施,定期清理防止堵塞。

②运营期河道后方场地设置排水口及排水管道等作为近期排水设施,用于地块周边涝水临时排泄。

(4)植被恢复措施:①植被选择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且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和维护成本低的植物。②定期检查植被的生长状况、及时修剪养护。

(5)风险防范措施:①定期检查维护河道护岸。②建议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统一协调决策,全力推进上下游工程建设进度,芸尾水道接近完工时,上游环湖路下方水系及时挖通、下游鼎美排洪渠准时完工,形成内湾水系贯通。③考虑到最不利情况即待本项目水道建成而周边水系工程及补水工程尚未完成或通水,在水道内有积水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通过抽水泵及时将积水抽干,防止长时间滞留在水道内无法流通。④实施工程信息化管理监测河道水位、流量、水质,掌握河道水动力情况。

三、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