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落实落细 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1-12-02 09:52 字号:

  来源:厦门日报

碧波荡漾,白鹭翩飞,杏林湾畔,优美如画。溪水潺潺、百草丰茂,红灰相间的步道在瑶山溪两岸蜿蜒前行……一个个美好生态画面,折射出集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喜报传来!10月14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集美区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多年来,集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为目标,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从五大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此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新起点,集美区将继续奋勇争先,全域整治生态环境、全速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培育生态文化,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创新

  坚持规划引领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严密法治观,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便是集美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

  保持战略定力。制定实施《集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集美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规划(2019—2025)》,起草《集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集美区稳扎稳打,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集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会商部署生态环保工作,形成纵贯全区上下、横向联动各个行业的组织网络。

  强化考核评价,也是一大亮点。镇街、部门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将考评和审计结果作为奖惩、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2018年以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评连续三年优秀。

   

日东公园水清岸绿,处处呈现高颜值的生态美景。

  创新

  筑牢绿色屏障

  强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集美区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集美蓝天常驻、碧水长流、净土常存、碧海常在。

  成立全市首个区级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微站、依托中科院城环所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让大气污染监管高效精准。实时监控的“千里眼”,动态覆盖的走航监测车,实现精细化管理……2018-2020年,集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8.2%、100%、9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较高水平,空气环境质量提升经验在全省推广。

  “治水”是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一环。集美区建立起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快捷处置的全流域污染源“一张网”管控防护体系,率先成立厦门市首个区河长办检察室,强化对区域水生态环境管护;建立花园式分散污水处理站,实现全区村庄污水治理全覆盖。全国首创的“设计+施工+三年运营管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一体化采购建设模式,获评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创建全省首个涉重金属企业监管模块,实现环境监管从问题发现、指挥调度、现场处理到事后评估的闭环管理,获得福建省生态云平台应用典型案例二等奖……一个个创新举措,切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提升辖区环境质量。

  创新

  推行

  实现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以“四高”标准打造岛外新城,构建“一湾两线四片”空间格局,形成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这样的科学理念,让集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越走越稳。

  多年来,集美区依托杏林湾水域和国家4A级风景区“园博苑”,兴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环杏林湾“最美水上自行车道”,塑造城市“绿肺”;建成总长64.5公里的“海绵城市”慢行绿道,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厦门最大的软件信息产业园和杏林湾商务中心,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成全国首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任务,率先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1公里,杜绝“马路拉链”,设计标准保持百年不落伍;开展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沿线 52个排放口污水截流,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期雨水污染截流处理……

  从荒草遍地的滩涂到高质量发展的岛内外一体化新样板,现代新城与白鹭翔舞的滨海湿地融为一体,集美新城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创新

  推动转型升级

  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美区注重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先有机融合,运用“生态+”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工业”势头正猛。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在集美区,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发展“新动能”。康柏机械、航天思尔特等10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金龙、正新等4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百强……

  “生态+农业”亮点频出。打造全长16.8公里的“新 324 国道沿线”乡村振兴动线和溪林生态示范动线,串联途经10余个行政村及19个集美乡村特色景区;做大金玲珑、塔斯曼等高新农业基地,扶持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百姓富、生态美”的愿景从规划变为现实,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文旅”成果显著。借势金鸡电影节落户厦门,实施“以节促产”战略,全区累计注册影视企业近700家。“集美集”影视产业总部园区,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全省首条串联地铁、酒店、景区的铛铛车旅游专线,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一个个特色品牌,正是集美区生态与文化有机融合的集中体现。

  创新

  厚植生态文化

  人文集美与生态理念

  有机融合

  注重人文集美“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与生态理念有机融合,集美区厚植生态文化,持续擦亮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新底色。

  深耕细作,种好“生态文明责任田”。集美用好用足自身资源禀赋,开设嘉庚讲坛,举办嘉庚论坛,展播一批高质量生态文化产品,整合辖区学校、社区书院资源和力量,开展情景教学、经典诵读、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集美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深耕厚植,提升“生态文明成就感”。打造以集美新城核心区六大公建为代表的嘉庚风格建筑群,延续城市文化记忆。集美学村特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高规格品牌活动成功举办,释放文化动能。

 

  深根固本,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深入实施《集美区环境教育规划》,创建康城低碳示范社区;依托红树林保护项目,打造凤林湾红树“生态长廊”,成为示范案例;创新小流域治理模式,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来助力。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护河队”,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护河工作,切实推动构建“政、企、民”立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让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生态环保理念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