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无障碍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美丽城市 低碳赋能——福建省厦门市打造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发布日期:2021-12-09 15:56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厦门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的殷切嘱托,围绕低碳优先、绿色发展、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入选2021年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作为昔日的后进生在厦门岛内占地600余公顷的东坪山片区早已实现生态蜕变,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在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基础上,片区2021以来持续减100初步打造了美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厦门模式 

  一、三新引领建设美丽城市示范区让美丽成为潮流。厦门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发挥多部门联动和系统集成作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从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到建成验收等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创建全过程,高效推进美丽城市示范区试点建设一是新理念引领前瞻性规划。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理念,率先全国实现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落地应用,获评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在编制《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东坪山片区)详细规划》前瞻性提出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目标,着力在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厦门市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项目工作方案》,将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指导建设单位充分应用建筑、交通、能源、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各种低碳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二是新机制引领全社会参与。成立东坪山片区发展提升指挥部,建立指挥部吹哨、各部门报到、区政府领跑工作机制,形成拆、建、治、管完整闭合链条;建立国企筑巢引凤、市场开花结果开发机制,国企负责景源景点、公共配套建设,搭建基础扎实的底盘插座,引导社会资本和多元经济主体参与打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丰富模块插销;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壮大片区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国企合作参与片区发展提升。三是新技术引领低碳化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创建智慧低碳社区,重点关注住、行、用推广太阳能面板和通风屋顶、外墙夹心保温、门窗节能等技术,让新民宿绿起来;布设400LED太阳能路灯,自动调节亮度和开关,减少输入电源电能消耗,让智能灯亮起来;优先发展电动化公共交通,新开通1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投入3部纯电动巴士,让网红车跑起来推广普惠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对居民和游客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分类回收、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积分奖励,让小程序赚起来。 

  二、加减乘除建设低碳优先示范区,让低碳成为时尚厦门坚持有增有减、多轮驱动,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打造人居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初见成效的城市绿肺,加速推进低碳优先示范区建设一是提升碳汇做加法。以全面加强现有林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点,合理设计植树造林工程阶段性目标,在功能性建筑物周围开展绿化行动,进一步提高社区植被覆盖面积和品质,最终形成多功能、复合型的森林植被体系,有效巩固植被综合碳汇能力。计划完成林相改造总面积4595亩,截至目前,东坪山片区林地总面积达550公顷、总蓄积量达5.2万立方米。二是降低排放做减法。以全面拆除违法建设和推行垃圾分类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整体景观,恢复东坪山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东坪山整治提升工作共处置违建1099栋,违建面积85000多平方米,清理占地面积581126平方米,累计减碳量达1170吨。三是协同增效做乘法。优化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拆除违建,整治违规会所、农家乐、小作坊、非法养殖等污染单元,推动产业优化,实现多重叠加效应和复合倍增效应。四是污染防治做除法。厦门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高质量高标准提升治理,省生态环境厅专题发文推广厦门市经验做法。东坪山片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雨污分流全覆盖,新建污水管道5.2千米,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置。溯源整治东坪山水库、东山水库周边排污口23个,水库水质达到类功能区标准。做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实现片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两山转化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让绿色成为常态厦门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思明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率先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东坪山片区通过生态复绿、生态旅游、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农业等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增值、居民增收、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通过逐步恢复森林群落层次及生物多样性,实现景观优美、效益显著的近自然景观效果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二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环责险创新实行浮动保费和环保体检制度,推广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经验东坪山片区将生态理念充分融入整体提升改造进程,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生态产品实现绿色经济价值。三是探索建立低碳城市试点体系。建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厦门市推出全国首个碳中和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探索开展碳中和登记公示、绿色金融、培训研究等平台服务功能成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借力科研机构力量将获评2021年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建设与海洋碳汇研究相结合,打造区域特色低碳产品。组建人才队伍,率先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在全国范围征集60名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专家总结推广经验,提炼总结东坪山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创建经验,充分发挥下潭尾湿地公园二期金砖会晤碳中和示范基地作用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率先制定低碳社区、低碳工业园区等验收技术规范,积极创建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校园、低碳景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城市试点体系。 

    


主 办: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厦门市小学路158号 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值班电话: 86-592-5182600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4号 闽ICP备05025399号-4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06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