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2月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2月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8日-2025年2月1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7703794
传 真:5182651
电子邮箱:xmssthjj_hpc@xm.gov.cn
通信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小学路158号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361001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智污零散污水收集净化处理中心 |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洪塘路756号1号厂房之二 |
厦门智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厦门昕诺恒环境事务咨询有限公司 |
厦门智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因污水收集区域受限,导致实际水处理能力一直升不上去,为了公司发展,建设单位拟继续租赁厦门中智海科技有限公司承租厦门市皓晖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洪塘路756号1号厂房之二投资800万元建设智污零散污水收集净化处理中心,在原有租赁厂房建筑面积12000m2的基础上利用其中的4000m2作为本次改扩建项目的建设。本项目运营后:(1)废水的收集区域将由原来的厦门市同安区新增辐射至厦门市各区域零散污水的产生单位;(2)污水处理站新增含盐处理系统(冷冻结晶设备50m3/d、MVR蒸发系统50m3/d)、DTRO系统100m3/d、膜系统、厌氧系统100m3/d、重金属预处理系统150m3/d(单套50m3/d)、臭氧预处理系统等,改扩建后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变为“各类调节池+各类预处理+芬顿系统+气浮系统+MVR系统+单效蒸发系统+DTRO系统+一类重金属预处理系统+综合调节池+两级沉淀+厌氧池+厌氧塔+两级AO+二沉池+消毒池处理”工艺,设计零散污水处理规模仍为500m3/d;(3)污水收集、处理种类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及调查,建设单位考虑在废水收集类别划分中,普遍可归纳为高浓度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20000mg/L、氨氮浓度>200mg/L)、含盐废水(电导率>50ms/cm)和普通工业废水(除高浓、含盐废水外)这三大类别,为此,拟由原来的食品废水、日用化学品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含印刷)废水、表面处理废水和电子类废水改为收集、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含盐废水和普通工业废水,不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中所列的液态废物、厦门市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及六大涉重点重金属需指标来源的重点行业(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镀行业);(4)处理后的废水由回用改为纳管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所产生的基本污染物在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前水质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B级标准,重金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执行标准将取值更严。 |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所排放的废气主要包括NH3、H2S、臭气浓度、非甲烷总烃、SO2、NOx、颗粒物,采取池体密闭加盖、收集管道对废气进行收集。项目各类废气污染防控设施具体如下:①产生的VOCs(NMHC)、NH3、H2S经集气装置+“酸液喷淋+碱液喷淋+过滤棉+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一根24m高排气筒(DA001)排放,风机风量20000m3/h;②厌氧塔产生的沼气火炬燃烧产生的SO2、NOx、颗粒物经集气装置+“气水分离+干法脱硫”处理后经火炬燃烧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2)有组织排放,自然风量为350m3/h。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厂房配套建设的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洪塘水质净化厂处理;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外部收集的零散污水、喷淋塔更换废水、锅炉软化废水、实验室废水、场地冲洗废水、吨桶及罐车清洗废水经厂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洪塘水质净化厂处理。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污水水泵、废气处理设施风机等运行,通过采取厂房隔声、减振等措施进行降噪。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具有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的物资部门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外运清理。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①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从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方面进行风险防范;②从优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储存量、改善储存条件等方面降低风险程度;③加强日常管理,降低因管理失误而出现的风险事故;④提高员工规范性操作水平,减少误操作引发的风险事故;⑤风险源区域张贴严禁烟火等标识,配置灭火器、消防栓、个人防护设备、急救箱等物资。建立应急联动,及时更新应急通讯录,编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⑥重视维护及管理各股废水处理系统分类收集污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管道衔接应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⑦污水处理区设置消防废水隔水围堰、将火灾时消防废水纳入厂区的消防废水池,污水站排放口设置闸门,一旦出现事故时,立刻关闭出水排放的闸门、开启流入事故池的闸门,防止污水站出现事故时污水进入外界水环境。 6、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①源头控制措施;②分区防渗,化学品仓库、危化品仓库、危废暂存间、废水输送管道、废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废水卸载连接区等重点防渗区做好防漏防渗,达到《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并定期对防渗层缺陷、损坏情况进行检测、修复;③开展跟踪监测。厂界内布设3个地下水跟踪监测点,每年开展一次监测;厂区内3个柱状样、1个表层样(0-0.2m 取样,由于污水站内部均已经硬化,选取相对靠近污水处理站及具备采样条件的位置),每5年开展一次监测。 |